錦鯉在日本起源,發展將近200年,佔盡天時地利人和,根基厚實,產業規模龐大,以台灣40年的修為,加上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要去撼動日本錦鯉,難度是可想而知.錦鯉是冷水魚類,最適合日本的氣候,這是天時;日本天然環境優越,水土豐饒,這是地利;日本政府的大力扶持與產業的健全發展,這是人和.反觀台灣副熱帶的氣候,不利於錦鯉的優化成長,這是天不時,地狹人稠,環境污染嚴重,土地成本高昂,這是地不利;政府不聞不問,產業結構鬆散,投資規模小,這是人不和.面對這種種不利的條件,每個業者都要靠自己單打獨鬥,其中辛苦的歷程,相信每位業者都點滴在心頭.台灣的市場確實是小,但是如果轉個身,面向全世界,那市場就大到無法想像,這就是為什麼台灣70%的產業都與出口相關.南部有家業者在歐洲拓展得有聲有色,或許就是個值得思考的方向.在逆境之中,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藉口,事在人為,市場永遠都在,只看如何去贏取.
任何商品都牽涉到質與量,錦鯉當然不例外,日本的環境所造就出的錦鯉素質,即使是溫帶國家也很難望其項背,並不是培養幾條魚去日本比賽得冠軍那麼簡單,而是整體長期穩定的錦鯉素質;而日本魚場動輒千萬尾的繁殖量,也已經把中國納為腹地;在在都證明日本確實是值得效法與尊敬的.然而,台灣的養殖漁業畢竟也有獨到之處,食用魚和熱帶魚的養殖,台灣就佔有很大的優勢,近年的螢光魚,就是生技上的一大突破,海水小丑魚及神仙魚的成功養殖,都是台灣之光,這些是我們領先日本的優勢,運用在錦鯉養殖上,或許也是值得思考的方向.
當年戴光榮先生在台中昇平街兩面小土塘,5-6個水泥池開啟台灣40年錦鯉養殖之路,直到今日,台灣錦鯉的發展不能說不快,也有過興盛的時期,然而並未開創出屬於台灣自己的空間.當然,每位魚友都有選擇愛鯉的自由,有人愛日本毛蟹,有人愛台灣紅蟳,無軌是非對錯,自己高興就好,但是如果能玩出我們自己的特色,或是培養出台灣特有的品系,或許更能增添養錦鯉的一分新意與樂趣.有目標才會有成就,只要能形成全民共識,就有成功的機會,錦鯉圈是需要同心協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