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美人魚妮娜 於 2019-1-14 15:39 編輯
秋冬交匯之際,氣溫轉冷,水溫變低,光照時間縮短,魚類主要集中於池水底層。由於耗氧量增加,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減弱,產氧量減少,錦鯉易造成底層水缺氧。因此,加強魚池秋冬期間缺氧測定與增氧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適時注(換)新水補氧是養鯉人比較常用也較為簡易的方式。其依據是注入的新水能給魚池帶進較多的氧和老水中缺乏的某些營養元素,沖淡水中耗氧的有機質以及一些有毒有害的代謝物,補充新的浮游生物種類形成新的平衡,使水質清新。 加注新水確實是魚池補氧的好方式,但採用這一方式必須要注意幾個重點,畢竟,因為換水不慎導致魚死亡的情況屢見不鮮。
注入的“新水”必須是未受污染,且水體溶解氧豐富,可將要注入的“新水”放太陽底下曬2—3天,還有要注意每次換水時pH值的變化應小於0.3,否則要是pH值變化過大,就會造成魚的血液酸鹼失衡、代謝紊亂。 注入水的水溫要與池水水溫基本一致或注(換)水的量不宜超過池水的1/3。根據水體溶解氧的發生原理,其溶氧含量受光照強度和溫度、風向風力的變化產生晝夜節律、季節變化和垂直(熱溫層效應)、水平分佈的差異及變化。 因此,在秋冬季節,氣溫相對溫和、光照時間相對少時,應選擇在晴天的中午(11:00到14:00)取上層的水進行注換水為宜。注(換)入這樣的水,浮游生物種類全面、數量多,溶氧自然就豐富。
水溫適宜,池中的錦鯉不會產生應激反應。浮游生物種類和數量得到補充後,經一個下午的光照,有足夠的時間通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產生大量的氧氣,同時還能使表、中層水體的溶解氧達到“過飽和”。 如果是大魚池,在換新水時就不必把錦鯉撈出來,只要用折疊式攔網把魚攔圍在一邊,再把池中的水用撈網輕輕旋轉數十秒鐘,待水靜止片刻後,開動排水閘慢慢放水或用吸管吸除魚池中央的糞便和陳水等,再放走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陳水,最後注入等量、等溫的新水。
文章取材自"愛麟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