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後由 David.Li 於 2011-4-4 15:43 編輯
水中的益菌(分解菌)在生存方式上,大致上分為自營性與異營性兩種,
所謂自營性細菌,目前它無法由人為方式製成成品保存,
只能在自然的情況下,任其依附在適合的環境濾材中繁衍,
這部份大多指的是硝化菌...;
所謂異營性細菌,大多可由人為方式製成液態.粉狀成品保存,
在水族箱或水池中,也可從大氣中,自然在適合的環境濾材中繁衍。
通常粉狀的製成技術比較困難,但比較容易保存,活化(甦醒)速度較慢,
而,液態雖然活化(甦醒)速度快,但不易保存,甚至許多時候,
在坊間買到的液態分解菌,如果超過了保存期限,
那消費者買到的就只是發出惡臭的保存液,用在水池或水族箱中,也只是污染水質罷了~
而這些益菌對氧氣的需求特性,通常又可分為好氧性.厭氧性與兼氣性,
兼氣性的細菌對環境中的氧氣,比較沒有特別喜惡,
通常是好氧性與厭氧性的細菌是比較特殊與嚴格要求的,
以下簡略介紹幾種常見常聽到的益菌特性:
1.硝化菌:
以氧氣為動能行硝化作用,分解銨/氨(NH4/NH3)成為毒性稍低的亞硝酸(NO2),再從亞硝酸硝化為幾乎無毒的硝酸鹽(NO3)
也是因為如此,在自然酸性水質(氫離子高於氫氧離子)中,很容易因為水中溶氧不足,發生硝化作用停滯或硝化一半的窘況;
硝化菌有懼光性,最佳ph7.8~8.2,高於9或低於6硝化作用會受抑制,最佳溫度在35~40度。
如果有足夠的過濾系統的飼主,可以劃分出一部份的過濾區,將之確實遮光,如此在硝化作用上,一定能達到更佳的效率!
2.脫氮菌:
需於無氧區進行脫氮作用,將硝酸鹽(NO3)分解為氮(N2)...
脫氮菌有懼光性,最佳ph7.0~10,通常脫氮菌存在於底(土)砂的中下層;
硝酸鹽(NO3)
※對魚的影響有
[1]使魚較易受驚嚇
[2]魚的成長速率較慢
※對水質的影響有
[1]減低kh質
[2]降低ph質使水成酸性
※對水草的影響有
[1]使水草生長便慢
[2]水草葉片較小
但以上皆為在高濃度的硝酸鹽下50-100ppm,
如果定期換水使NO3維持在20ppm以下則不會有問題。
水中生態硝酸鹽的分解方式大部分有兩種:
[1]利用脫氮菌在無氧區行脫氮作用:將硝酸鹽(NO3)中的氧取去呼吸.使其變成氮(N2)
[2]利用水中植物的根部行固氮作用:將硝酸鹽當作營養鹽吸收.藉以減少硝酸鹽濃度
3.光合菌:
需以光為媒介分解有機物.硫化氫,產生氨(NH3)。
4.其他(如:糞鏈球菌.枯草菌.仙人掌菌...):
以二氧化碳(CO2)為動能行還原作用,分解有機物(便便.殘餌.屍體);脫硝還原成氮(N2)
由於一般我們在過濾系統的設計,將多數的有機質阻擋在第一道的機械過濾(濾棉),
而需要有機質為食物的分解菌,大多存在這裡,
所以,太常更換或清洗這部份過濾系統的水池或水族箱,
如果沒時常做補充添加分解菌的動作,
水中的有機質通常會比較多,而造成水面上泡沫增多的情況發生!
有機質過多的水質,頂多是造成魚隻食慾不振.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
因水質惡化短時間造成暴斃的情況,
通常都是氨或亞硝酸濃度過高所致,
而硝化菌在過濾系統中繁衍的速度又比分解有機質的分解菌慢了許多,
所以,包含了穩定足夠的硝化菌與其他分解菌,才算是一個健全的生態系統,
用心對新設缸或新池初期的飼餌掌控,對魚的反應細心觀察,
才是管理好水質,減少魚病的不二法門~
個人並非學術與專業人員,
以上為個人在網路上學習到的知識,與多年養殖經驗的心得,
供大家做參考,如有筆誤之處,
盼各位先進給予指教更正~ |
評分
-
1
查看全部評分
-
|